来源:小编 更新:2025-05-24 02:48:28
用手机看
弄堂里的童年记忆:那些年的游戏时光
还记得小时候,每当放学后,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冲出校门,奔向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弄堂。那里,有我们无尽的欢乐,有我们难忘的童年记忆。而那些年的弄堂游戏,更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宝藏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起回顾那些年的弄堂游戏,感受那份纯真的快乐。
一、掼结子:泥猴子也疯狂
掼结子,是弄堂里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。玩法简单,却充满了乐趣。首先,缝起一个小沙包,捡上几颗称手的石子。在台子上摆放6只骨牌和1只结子。游戏开始后,你需要将结子抛向空中,接在手心,同时将桌上的骨牌依次翻成白色、横式、竖式,最后翻成黑色。如果在10次内完成这一系列动作,你就赢了。当然,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,一不小心,结子或骨牌落地,就得重新开始。玩得兴起时,大家还会搬个台子,玩点花式,把自己玩成一只“泥猴子”。
二、扯铃子:茶壶盖子的华丽转身
扯铃子,是一项需要苦练和技巧性的项目。记得那时候,一群小鬼头傻愣愣地看着大人们把个茶壶盖子耍得呼呼生风。玩法很简单,在5平方米的场地内放1只铃子,1付连绳的扯柃棒。运动员两手各握一根扯柃棒,设法将场内的铃子在扯柃棒绳子上转动起来,并变换各种动作。3分钟内,铃子转动为比赛开始,记1分;3分钟内铃子连续转动,不出现落地记5分;铃子在绳上、棒上、空中、地上每变换一种动作加1分,每落地一次扣1分。得分多者获胜。看着那茶壶盖子在扯柃棒上翩翩起舞,真是让人陶醉。
三、抽陀子:宣泄情绪的“贱骨头”
抽陀子,是弄堂游戏里最宣泄情绪的一项。一般老上海人管它叫“抽贱骨头”。玩法很简单,一根棍子上绑一条牛皮筋,抽在地上转的陀螺。陀螺有大有小,有木的有铁的,还可以比赛,2个陀螺对撞,谁的被撞停就输了。每当比赛开始,弄堂里就会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,大家都在为自己的陀螺加油助威。
四、套圈子:爸爸们的“绝活”
套圈子,是游乐园里的保留节目,但在弄堂里,它也有着独特的魅力。玩法很简单,在6米2米的长方形场地内,从起套线18米处起放20个瓶子,间隔距离为纵向0.4米、横向0.3米。准备直径为11厘米的套圈10个。比赛时每人持10个圈,投10次。从起套线直线向前的瓶子分值依次为1、2、3、4、5分。未投中计0分。玩时脚踏或超过起套线为犯规,投中无效。根据套中分值的总和计算,分数高者名次列前。每当比赛开始,爸爸们就会大显身手,一边教育孩子不要上当受骗,一边展示自己的“绝活”。
五、顶核子:挑战平衡的极限
顶核子,是一项挑战平衡极限的游戏。在场地内画直径10厘米、20厘米、40厘米三个同心圆圈,每圈线宽3厘米。核子(橄榄核)2个,一个放在圆心,一个由运动员手持。运动员身体须直立,用两手指持核子,顶中圈心核子。每名运动员可进行5次顶核子,如未顶中圈心核子为0分,如顶中,以核子最后所落的位置计算得分。10厘米圈为1分、20厘米圈为3分、40厘米圈为5分、40厘米圈外为10分。顶核子时,颈部倾斜角度不得超过85度,手持核子不得低于颈部。根据运动员5轮得分总和计算成绩,分数高者名次列前。
那些年的弄堂游戏,不仅让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,更让我们学会了团结、合作、竞争。如今,虽然我们已经长大,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弄堂,但那些年的游戏时光,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。让我们怀念那些年的弄堂游戏,怀念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。